原标题:文博日历丨国际茶日,跟着“茶圣”陆羽品一杯唐朝的茶 今天是国际茶日 茶起源于中国,盛行于世界 目前已经是世界三大饮料之一 今天,我们一起跟着“茶圣”陆羽 品一杯唐朝的茶 稍等! 陆羽煮的茶马上就好! “茶圣”陆羽给我们煮茶啦! 你看他头裹大唐最流行的冠饰幞(fú)头 (幞头为古代包头用的巾帛。因幞头所用纱罗通常为青黑色,亦称“乌纱”,故后代俗称“乌纱帽”) 身着一件窄袖圆领长衫 端坐于一亚腰形圆座上 身体微微前倾 神情专注于身前风炉上的茶鍑(fù,大口锅) 左手抚于左腿上,右手执瓢 别急!马上就好! 很快就能喝上“茶圣”陆羽煮的茶啦! 包括这只三彩炉及坐俑在内的唐三彩茶具 出土于巩义唐墓 墓主人葬于唐文宗太和六年(832年) 距离陆羽去世不到30年 因此专家们认定 这个煮茶的小俑就是陆羽本尊! 它也顺理成章成为目前国内首个 再现中国“茶圣”陆羽煮茶形象的唐代三彩器 也是我国迄今发现最早的 与陆羽形貌相关的实物资料 △ 再换个角度看看“茶圣”陆羽的相貌 唐朝怎样饮茶? 做好这六步 我国茶饮历史千年 备茶之法主要有五种 食茶、煎茶、点茶、煮茶和泡茶 △ 山东邹城邾国故城西岗墓地一号战国墓出土的茶叶样品,山东大学博物馆藏。经检测分析证实为煮(泡)之后留下的茶渣,为目前已知世界最早茶叶遗存,将世界茶文化起源的实物证据提前了至少300年。 单说唐朝,这时经济文化繁荣 全国上下饮茶之风日盛 陆羽在《茶经》中详细叙述了 煎茶的器具、流程、择水、用火和饮茶环境 还将茶事上升到文化艺术的层面 △ 《茶经三卷》,(唐)陆羽撰,宋咸淳九年(1273年)刻百川学海本,中国国家典籍博物馆藏。唐代陆羽的《茶经》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茶的专门著作,在茶文化史上占有无可比拟的重要地位。南宋左圭编印丛书《百川学海》中收录的《茶经》,为现存最早的《茶经》版本,也是现存所有《茶经》版本的祖本。 与三彩炉及坐俑一起出土的唐三彩茶具 还有碾、罐、执壶、盂、茶台、茶盘、盏 它们在煎茶饮茶中各有用途 △ 唐三彩茶具,巩义市博物馆藏。这是迄今考古所见最早的、较为全面地反映《茶经》等文献记载的唐代茶事中从碾茶、煮茶、分茶到饮茶的过程,展现了当时人们茶事生活图景。 煎茶的流程分六步: ①将蒸压好的现成茶饼进行炙烤; ②将茶饼捣碾成如同细米的颗粒; ③在鍑(fù)中将水烧至第一沸,加入适量的盐; ④将水烧至第二沸,提前先舀出一瓢水,再用竹夹搅动鍑中沸水,在漩涡中心投入适量碾好的茶末; ⑤鍑中加入刚才舀出的水用来培育茶汤的泡沫。注意,这些泡沫可是茶汤的精华; ⑥将茶煮至第三沸,即可将茶汤分入茶碗。 快趁热品尝陆羽煮的茶吧! 从茶到TEA 小小茶叶这样影响世界 中国是茶树的起源地 也是最早饮茶、制茶的国家 制茶、饮茶的相关习俗,世代传承 至今贯穿于中国人 日常生活、仪式和节庆活动中 △ 不同茶类的制茶核心技艺。2022年,我国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与之相关的44个项目已先后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与此同时,茶也在影响着世界 通过古代丝绸之路、茶马古道等 中国茶和茶文化的输出深刻影响着 亚、非、欧、美洲的许多国家和地区 △ 清代广州外销画中的茶叶交易图 目前世界上大部分语言中 “茶”字的发音由中国“茶”的方言读音转变而来 16世纪初,葡萄牙人到广东购买茶叶,采用当地“茶”字发音“cha”。17世纪初,荷兰人根据厦门“茶”字读音“te(tai、tay)”,称茶为“thee”。德语、意大利语等“茶”字读音来源也是如此。 这也反映了中国茶叶相关出口贸易史 见证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茶起源于中国,盛行于世界 茶已经不仅仅是一种饮品 还是一种生活态度 将平淡的日子梳理成诗意的风景 监制丨唐怡制片人丨武慧锋文案丨邵希炜视觉丨喻偌洢记者丨李恩浩技术丨蔡子旭审校丨朱冬梅统筹丨刘莹 帅钟琴特别鸣谢丨巩义市博物馆 总台河南总站 中国文物报社指导单位丨国家文物局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