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古装电视剧《梦华录》热播。《梦华录》中的故事改编自元曲四大家之首关汉卿的代表作《赵盼儿风月救风尘》,讲的是北宋时期的一名奇女子赵盼儿的奇闻逸事。该剧制作精良,深受年轻观众的喜爱,为近些年来大众文化领域出现的“宋朝文化热”又添了一把柴。 《梦华录》再现了宋朝人的饮食、服饰、音律、职业等文化社会元素和日常生活场景,许多观众着眼细节,提出了大量有意思的问题。比如,宋代的乐籍是怎么来的?皇城司是什么部门?宋朝人在衙门听审为何无需下跪?现在的咖啡拉花不就是剧中的茶百戏吗……在一些播放平台上,人们讨论热烈,一些喜欢历史的观众热心地答疑解惑。 看到《梦华录》带动了人们对宋朝文化的追捧,出品方迅速回应,开展了“影知联动”活动。以《梦华录》的剧情为背景,邀请专家打造相关知识专栏,同步推出 《“宋”你一点小知识》《从〈梦华录〉聊宋朝生活图鉴》《宋朝万象图》《从〈梦华录〉看古今人情世故》等衍生内容,从妆容、服饰、饮食、婚俗等方面勾勒出宋朝的社会景观和文化风情。 笔者看过一场围绕剧情展开的直播讨论,演员们对宋朝人日常生活的展演和讲解让人拍案叫绝。几位主演结合拍摄时的细节,生动讲解了宋代的茶百戏、点茶、插花、挂画等技艺,再次把观众带回宋朝人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观众们纷纷留言:“宋朝人的生活太精致了”“古人真了不起,有这么多绝活”…… 其实,类似《梦华录》引发的“宋朝文化热”并不鲜见。近年来,文艺工作者们着力挖掘传统文化中的宝藏,宋朝成为被关注的焦点之一,以宋朝生活、宋朝文化为题材和内容的影视剧、综艺节目、图书等大量涌现。 几年前,一份在青年人中颇具影响力的刊物接连推出有关宋朝文化的报道。第一期《我们为什么爱宋朝》,通过一些关键词--市井、雅集、山水、茶室、书院等,搭建起宋朝与今天的联系;第二期《宋朝那些人》,选取以苏轼、李清照、范宽等为代表的八位宋朝士大夫,探究他们在文化艺术领域的开创性贡献,以及宋朝士大夫群体留给后世的精神财富……该策划实则是对当时文艺界的“宋朝文化热”的回应。 在影视剧领域,宋朝主题也是热点。前年,古装剧《清平乐》受到广泛关注。该剧被赞誉为“宋人的生活美学之集大成者”,有学者称,“没有一个朝代的人比宋朝人更懂生活艺术、更懂生活审美”。 宋朝文化缘何会受到今天人们的喜爱?有学者分析,随着传统文化的回归和人们对高品质生活的需求愈发旺盛,许多人发现,宋朝的茶道、书法、绘画、名物、宋瓷、诗词、雅集等,特别是宋朝人的焚香、点茶、插花、挂画这生活四艺,完全符合今天人们对雅致生活的想象。由此,“宋式生活美学”日渐受到推崇。 历史学家陈寅恪先生曾说过:“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宋朝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和审美的高峰,艺术与生活融通构成了生活美学的源头,宋朝士人的文化修养和美学趣味一直为后世所追慕。宋朝社会重视理想和现实的联系,文化兼备大俗与大雅,正是这种特质,与今天人们的文化心理形成了呼应,在千年后催生出“宋朝文化热”。 《梦华录》热播以及关于宋朝生活、宋朝文化等多种文艺表现形式的涌现,是值得称道之事。借此,我们可以更好地普及历史、人文和审美教育,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 特别喜欢一句话:“谈传统文化,实际上就是在谈日常生活。”我们要想更好地认识传统、感知文化,就应注重传统文化与日常生活的关联,让传统文化融入我们的生活,成为可供我们选择的一种生活方式。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