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盛茶道

当前位置: 汉盛茶道 > 每日动态 > 文章页

茶墨载道吴裕泰 妙笔写茶田伯平

时间:2025-03-15 00:12来源: 作者:admin 点击: 40 次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形式多种多样。茶道与书道是最亲民、最普遍能够让老百姓接受的艺术形式。当走进王府井大街186号“吴裕泰茶庄”,见证了一场茶与墨合奏的交响曲,一场茶与墨俱飘香的文化盛宴。在这里,田伯平墨笔写茶,茶沁墨香,将自古以来人们对书道与茶道的追求提升到茶墨载道、探寻真一的境界。田伯平有着“嗜墨才子

茶味香,字形美,品茶赏字相得益彰。中国茶文化精髓尽在细细品味中。传统茶文化艺术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以茶为题材的作品享誉中外。如今,科学技术的发达让传承几千年的文化艺术渐渐蒙尘。小到提笔忘字,大到缺乏创新,无一不是文化艺术缺失的危险信号。如何引导学生们进行健康、高品味的文化艺术活动,这是摆在人们面前的一道难题。

2011年1月22日至2月22日,王府井大街186号吴裕泰茶庄举办北京书协秘书长、中国写茶第一人田伯平写茶书法展,为儿童的文化艺术活动带来了全新的体验,开辟了一个新的课堂。

吴裕泰里写茶人田伯平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形式多种多样。茶道与书道是最亲民、最普遍能够让老百姓接受的艺术形式。当走进王府井大街186号“吴裕泰茶庄”,见证了一场茶与墨合奏的交响曲,一场茶与墨俱飘香的文化盛宴。在这里,田伯平墨笔写茶,茶沁墨香,将自古以来人们对书道与茶道的追求提升到茶墨载道、探寻真一的境界。田伯平有着“嗜墨才子”和“中国写茶第一人”的美誉,是一位多才多艺的艺术家。他不但“嗜翰墨、通六艺”,而且为人温润如玉、淡泊似茶。田伯平的书法书势端庄,运笔流畅,沉静秀雅,姿态多变。尤其是行书以中锋为主,充溢着苏东坡、唐寅的天真飘逸,显得跌宕有致,妩媚潇洒,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之美。这次写茶书法展中洋洋洒洒上万字的书法作品全是和茶有关的。

田伯平书写的2011个姿态迥异、形态缤纷茶字,代表了他对2011年中国茶事兴旺的祝福和期待。从田伯平各种不同的字体中,品味到各种不同的茶性:清新俊秀的楷书犹如一杯淡雅的绿茶、古朴厚重的隶书恰似一口浓浓的普洱、婉约平稳的宋体则像一壶清香的花茶、遒劲刚毅的魏碑堪比那刚烈的大红袍、率性奔放的行书映射出铁观音的卓尔不群、富贵收敛的瘦金体好似平和的白茶……不同人都能从田伯平书写的不同字体中品味到不同的茶香,从而共同体会到茶的文化底蕴,感悟茶的玄妙禅机。

在展品中,田伯平手书的六尺六条屏7804字的《茶经》堪称精品。这件作品一气呵成,珠玑玉润,方寸之中、顾盼生情,俯仰之间、错落生险,令人赏心悦目,荡气回肠,美不胜收。作品中上百个茶字有着不同的体态和美感,让人想起昔日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二十个不同“之”字的佳话。不过田伯平这幅作品中的“茶”字的数量可是远远超过了古人。田伯平说,《茶经》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绍茶的第一部专著,它将普通茶事升格为一种美妙的文化艺能。它是中国古代专门论述茶叶的一类重要著作,推动了中国茶文化的发展,这次写茶盛事上又怎能少得了它的身影?

最令人赞叹不已的还要数田伯平自己创作的《贯口说茶》。中国的茶有多少种?恐怕很少有人能说的出来。田伯平借相声界中常用的表现形式“贯口”一气呵成的把中国各种各样的茶数了个清楚。这不仅考验了田伯平的书法,也是对茶文化的一个总结,更是对百年老店吴裕泰所走过的历史的真实写照,彰显了田伯平深厚的才学智慧。

中国写茶第一人田伯平展品中有大量作品是书写从魏晋至唐宋明清文人墨客的茶诗。李白的“茗生此中石,玉泉流不歇”荡气回肠,如饮普洱;杜牧的“今日鬓丝禅榻畔,茶烟轻扬落花风”温婉轻灵,似品绿茶;苏轼的茶回文诗“红培浅瓯新火活,龙团小碾斗晴窗”雅致淡然,宛如小酌花茶。数不清的好诗佳作与不同风情的茶香茶性相映生辉。在中国浩如烟海的诗歌海洋中撷取不同时期、不同诗人的茶诗,把茶、书法、历代茶诗结合在一起,为田伯平写茶书法展赋予了悠远的历史文化纵深感,让今人和古人一起共同感受茶文化的博大精深。

目前由个人举办的这种大型写茶书法展在我国尚属首次。这不仅展现出了田伯平的书法功力,更体现出了他持之以恒的耐心和坚忍不拔的毅力,“中国写茶第一人”的美誉名至实归。田伯平说:“我爱书法,也爱茶,更爱茶文化。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承,老祖宗给我们留下了极为丰富的文化艺术遗产。这份遗产是属于每一个中国人的财富,我愿为弘扬繁荣书法艺术、茶文化而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田伯平书香入茶吴裕泰

田伯平的写茶书法展在王府井大街186号吴裕泰茶庄举办,不仅仅是一种机缘,更主要的是由于田伯平和吴裕泰对中国茶文化共同的崇敬而让他们走到了一起。

北京书协秘书长田伯平说:“茶和书法都是我的爱好。在探索书道的过程中,吴裕泰的茶香一直陪伴着我。茶生在高山寒谷之中,凝结天地之精华,味苦而性寒,正是这种寒苦艰辛、命运多舛,才令茶的滋味先苦而后甘。人生若没有一个苦字,耐不得一个寒字,焉能得之香甜?通过这次在王府井吴裕泰的写茶书法展,我进一步锤炼了个人的书写水平和文化修养,我希望能够感染更多喜欢书法和茶的人,励志、掘进。”

在王府井大街186号吴裕泰茶馆的二楼,有中国唯一一家茶文化陈列馆。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1999年,吴裕泰投资近百万元从全国各地收购了大量与茶文化相关的文物,这些藏品上起先秦,下至民国,可谓琳琅满目,令人大开眼界。吴裕泰走过百年风风雨雨,辉煌于世,风采卓然。一个好的企业,一定是有文化品位的企业。吴裕泰茶好,自不必言,吴裕泰经营中所折射出的商业文化、企业文化亦别具风格,充满独特魅力。百年老字号吴裕泰,一直秉承“跨越三个世纪,好茶始终如一”的信条,脚踏实地的竭力推广博大精深的中国茶文化,并将之服务于社会。1998年,吴裕泰与东城区少年宫联手成立第一支少年茶艺队以来,在这十余年的时间里,吴裕泰积极投身到各种青少年茶文化的活动之中,为培养青少年对中国茶文化的理解,弘扬发展中国的茶文化尽自己的一份力,这种反哺社会的精神和持之以恒的毅力在企业中也是少有的壮举。

正如北京书协秘书长田伯平所言,吴裕泰的茶香与众不同。因为吴裕泰的茶香中蕴含着书之香,蕴含着文化之香,蕴含着礼智信的精神之香。

奇茶妙墨田伯平写天年

在茶香与书香中徜徉,人们如沐春风;在书道与茶道结合的奇妙的艺术世界里畅享,人们忘记了时间的流逝。无论是田伯平的书法还是吴裕泰的茶,奉献给世人的,都是艺术的极致和德行的典范。

田伯平在王府井大街186号吴裕泰茶庄的这次书茶盛典可谓是茶墨俱香、养神清心。这种以茶香为灵魂、以文化为笔墨的精神,也正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古代书法家爱茶、懂茶的事迹至今仍旧流传深远。唐代怀素和尚好饮茶,竟然可以饮茶而醉,乘兴挥毫写下《苦笋帖》,不仅让人惊叹大师那钩连拗铁、惊才绝艳的笔画和磅礴非凡的气势,还感同身受的译读到了书家是那么地爱茶、懂茶,以及对好茶的渴望。不论是田伯平还是怀素和尚,在他们眼中,茶道和书道都有一种相同的哲理和内涵,最终都是对人的道德品行的修炼,因此,无论奇茶还是妙墨,都散发着馨香的文化气息,都滋养着人的精神气魄。

新年伊始,在王府井大街186号吴裕泰茶庄举办的“中国第一写茶人田伯平书法展”给节日的首都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也为人们的娱乐休闲提供了一个好去处。吴裕泰公司总经理孙丹威说,今年吴裕泰将组建老年书法班,为爱好书法和茶文化的老人搭建一个交流和学习平台。这种书道与茶道相结合、茶墨俱香的文化活动形式将成为吴裕泰茶业有限公司今后发展的方向。特别是为老年人和儿童们提供更好的抒发才艺的舞台,进一步弘扬书茶文化,用茶香和书香来充实身心,享受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伴随着书香与茶香,吴裕泰将在继承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道路上坚定地走下去。文/韩青

(责任编辑:)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
发布者资料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 注册时间:2025-04-05 00:04 最后登录:2025-04-05 00:04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