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盛茶道

当前位置: 汉盛茶道 > 品牌项目 > 文章页

香不过肉桂,醇不过水仙

时间:2025-04-26 05:09来源: 作者:admin 点击: 6 次
“香不过肉桂,醇不过水仙,韵不过大红袍”。作为世界乌龙茶和红茶的发源地、岩茶的故乡,福建武夷山岩茶的具有独特的地位。“岩韵”为岩茶所独有,不同品种的武夷山岩茶也

“香不过肉桂,醇不过水仙,韵不过大红袍”。作为世界乌龙茶和红茶的发源地、岩茶的故乡,福建武夷山岩茶的具有独特的地位。“岩韵”为岩茶所独有,不同品种的武夷山岩茶也都有其独特滋味。

所谓“岩韵”,是指武夷岩茶在品饮过程中所产生的感官体验,从生理感官到精神审美的综合感受。而武夷岩茶的岩韵,其实就是武夷岩茶所特有的“茶韵”。

从现有的文献资料来看,最早提到武夷岩茶的韵味的是清代的袁枚,他在《随园食单· 武夷茶》中将龙井、阳羡等名茶与武夷茶相比,并写道:“阳羡虽佳,而韵逊矣”。

民国时期,著名茶学家林馥泉又进一步把武夷岩茶的韵味概括为“岩骨花香”。提到“方臻山川精英秀气之钟,品具岩骨花香之胜”。

武夷茶种类繁多,品性各异,自唐宋以来,文人雅士们留下了大量的诗词文赋从不同角度阐发了他们对“茶香”的理解。

清代袁枚在《随园食单》也描述了武夷岩茶冲泡几杯之后,仍然留有余香的状态:

“杯小如胡桃,壶小如香橼,每斟一两口,上口不忍遽咽,先嗅其香,再试其味,徐徐咀嚼而体贴之。果然清芬扑鼻,舌有余甘。一杯以后,再试一二杯,释躁平矜,怡情悦性。”

在造制岩茶的原料选择上,春茶一般在谷雨后立夏前开采,夏茶在夏至前采摘,秋茶在立秋后采摘。

清代董天工在《武夷山志》中描述:“采摘以清明后、谷雨前为头春,立夏后为二春,夏至后为三春。头春香浓、味厚,二春无香、味薄,三春颇香而味薄。种处宜日、宜风而畏多风。日多则茶不嫩;采时宜晴不宜雨,雨则香味减。”

清代梁章钜游武夷时夜宿天游观,与道士静参品茶,并强调“活之一字,须从舌本辨之,微乎,微矣!” 并在《归田琐记》中指出的“活、甘、清、香”四字,就是历代茶痴或茶人所述的“岩韵”。

品饮武夷岩茶时,不知不觉地进入了一种从感官体验到心理愉悦,逐级提升的并探寻武夷岩茶韵味的过程。在品饮武夷岩茶的过程中,细细品味,慢慢发觉苦尽甘来、口舌生津、齿颊留芳。

观复博物馆以“武夷山岩茶之岩韵悠长”推出臻馥香华系列——[武夷山岩茶·水仙]

观复此臻馥香华系列[武夷山岩茶·水仙],产自岩谷崖隙的高品质茶园,高味醇厚,岩韵特显。

武夷岩茶水仙绵柔醇美,汤感极醇厚,带有天然花香,《闽产录异》谓其“味似水仙花”而得名。

另有一说,水仙原名“祝仙”,因水吉方言的“祝、水”同音,后遂传为水仙。

冲泡起来茶叶香气醇厚,充裕杯盖弧顶;细嗅能闻出清幽花香;入口微苦,而后生津回甘,茶汤滋美浓长。

武夷岩茶水仙,茶香、花香、甘香,天然真味,饮完唇齿留香。肉桂是武夷岩茶中著名花色品种之一。肉桂又名玉桂,原为武夷名丛之一。

肉桂的桂皮香明显,佳者带乳香,香气久泡犹存;入口醇厚而鲜爽,汤色澄黄清澈,叶底黄亮,条索紧结卷曲,色泽褐绿,油润呈宝色。

武夷山有一句谚语“香不过肉桂,醇不过水仙”,肉桂茶除了具有岩茶的滋味外,更以其香气辛锐持久的高香。

(责任编辑:)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
发布者资料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 注册时间:2025-04-27 23:04 最后登录:2025-04-27 23:04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