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下典子:日本著名茶文化学者。1956年生于神奈川县横滨市,毕业于日本女子大学文学部国文科。二十岁开始学习茶道,至今仍悉心探索。著作包括《典奴温度计》《典奴波斯湾冒险》《典奴日本导览》《刚开始恋爱》《感动典奴的故事》等。 缘起 中秋时节,人们常常会去吃一块代表团圆的月饼,但月饼吃多难免觉腻,这时一杯清茶会使口齿一新,顿消腴感。《日日是好日》,初读这本书的书名,其实与茶毫不相干,但细看它的小标题:“茶道带来的十五种幸福。”只觉此书小巧可人。 简介 《日日是好日》是一本关于日本茶道人森下典子教授二十五年来的习茶经历,也颇像一本可以公开的学习日记。她的记录从最初学艺的大学生活开始,直到人已中年。二十五年的学习,如同过往云烟。对于典子来说,一些瞬间,如地上的落花,可以朝落夕拾,悠悠地回忆可以分享、令人感动的事物。 茶道 为什么要学习茶道?据典子的回忆,典子的邻居武田小姐习茶多年,在一个偶然的因缘下,典子在母亲的要求下,跟随武田老师一同学习茶道。 一开始典子无从下手,因为日本的茶道发展至今,礼节繁多。茶道众多的部分中,有一个仪式叫做“御前点”。仅此一项,就有许多的步骤,使得她一头雾水,不知所措。 日复一日,典子发现当初自己觉得繁琐的那些礼仪,规矩和约束,其实是一种自由。在法度之中“随心所欲”,才会形成一种合乎规矩“美”,如果一味的放纵,那便只会得到不合章法的“丑”。 武田老师说:“茶道最讲究的是形,先做形之后,再在其中放入心。”礼节的约束反而带来精神的自在。 “日日是好日”是佛家的一句偈语——“时时是好时,日日是好日。”有些像客居黄州的苏子的那一句:“也无风雨也无晴”,典子一直在学习着茶道,或者说茶道在跟随着她。第一年学“御前点”,第三年学“唐物”,循序渐进,一步一步地学习更复杂的技艺。同时,人生也有不同的变化:朋友离去,恋人缘尽,父母西归,但不变的是茶道。 许多人可能不会去想学习“茶艺、茶道”,可能会觉得这是一门无用的技术,既不可赚钱,也不如绘画那样陶冶情操。黄公望的师弟郑樗,字无用。名字中的樗,是一种大而无当的树,但正是因为没有用处,才能不被人砍伐,保全性命。所以正是郑樗,在至关重要的时候凭一己之力保全了《富春山居图》,才使得国宝不至损毁。庄子说“无用之用,方为大用。” 或许诸如“茶艺”这样的艺术短期内看不见什么作用,但长久以往,就像一颗种子,种在你的身体中,发芽成一颗大树。 近期热文回顾: 长大梦 · 师生情 | 这些温暖的光影照,我打满分! 党委宣传部 讯澜工作社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