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和景明:2025世界茶文化主题书单精选 2025-04-23 08:31 发布于:山西省 春和景明,正是读书好时光。春茶香醇,开水一冲便可遍历春山。茶书上新,开卷即知茶之辽阔深远。一书一茶,春光明媚。本期书单由茶业复兴自媒体,猫猫书店,《茶博览》,壹心家联合出品。 1 中国茶密码 作者:罗军 出版社:生活书店出版有限公司 出版时间:2025-5 定价:79元 罗军是国内新茶饮的先驱人物,他创办的国茶实验室,为新茶饮探索了诸多可能。他创办的茶香书香,为茶行业指出了一条大道。从先驱到先烈,尽管茶香书香已经不在了,但罗军带动的新茶饮浪潮,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我之所以要提这点,是告诉健忘的中国人,有人在这个领域作出过接触贡献。罗军的《中国茶密码》,揭示的就是茶香与书香的秘密,有世界观,还有方法论。 2 遇见茶香 作者:骆韵霏 出版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5-4 定价:88元 在茶道艺术里,茶艺展演是非常重要的部分,现在许多人是因为茶艺展演爱上了茶,而不是茶。过去的茶,要么是日常的玻璃杯、陶瓷杯里的日常所用,要么就是一壶热水进进出出的工夫茶,前者过于粗放,让人感觉不到艺术的成分,后者过于精细,随着铁观音普洱茶的流行才逐步普及开来。 但这二者缺乏特定的场景,无法吸引更年轻的人群,比较而言,酒吧通过音乐灯光寻找的场景,对人更有吸引力。近些年来,围炉煮茶与宋式点茶成为热点,许多人才发现饮茶场景的重要性。在我看来,这正是茶艺展演长久发展的功劳。在解渴与品茗之间,划出了新的地盘:审美。骆韵霏在《遇见茶香》里总结说,中国的茶事并不是项孤立的活动,而是会涉及焚香、插花、挂画等领域,还会涉及诗词经文、服装、器皿、宗教文化,以及空间环境设计等多种艺术形式。 茶人在经营自己地盘的时候,在卖茶,但又不仅仅卖茶,还卖山川河流,卖清风明月,卖禅意,卖诗意。 3 昔归 作者:解方 陈志艳 出版社:云南人民文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11 定价:168元 昔归茶的特点,作者在书里作了总结。昔归昼夜温差大,甜度就高。昔归树种是初代野生驯化茶,所以没绒毛。昔归还保留着手上采摘工夫茶,民间称之为藤条茶,还形象地说,茶叶在树枝上会跳舞。这里的制茶工艺,也很独特,至今还保留着团形茶,而且从未中断过。团形茶最火的时候是在宋代,明代废团为散后,许多茶区已经消亡。昔归茶过去一直不怎么有名,但多年后遇到知己,解方夫妇写成了书。昔归在哪?云南临沧。 4 云起沧江,茶出邦东 作者:王淼 出版社:中国林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5-2 定价:79元 《云起沧江,茶出邦东》分为五个章节,全书图文并茂,用大量精彩的图片和有温度的文字,细腻地勾勒出了邦东茶区真实的地理人文风貌。这不仅仅是一本单纯的茶书,而是由茶引申开来,探讨茶与土地、人、生活、自然和谐共生之道的文化书写。书中展示滇西茶生活方式,一定会在每读者心中种下了无限向往的种子。作者王淼,师从普洱茶界名师苏国文、王迎新等人,自由又深入茶行业20年时间,把一个茶文化空白之地,写得波澜壮阔,趣味丛生。 5 茶道方法论 作者:周重林 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1 定价:88元 本书讲述了作者从南到北,跨越海峡,从北京到台北,从香港到日本,从深圳到景洪、到革登、到莽枝,从大都市到山野,访一地的茶与茶楼,诉一地的情与景、与人;其中,包括作者与茶人及茶本身的对话,既有茶文化大家,也有茶仓储、茶品牌、茶爆品等,充满了知识的趣味与专业的精深;还透析了云南地域茶文化的特质,也有对茶专著,诸如《茶经》《茶之书》等的深刻解读。本书只字不提茶道为何物,作者通过追溯、走访茶链上相关的人事,以身悟道,告诉你茶之道,在行,不在言。 6 普洱熟茶教科书 作者:周重林 杨静茜 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10 定价:69元 这是一本关于普洱熟茶的教科书,说明书,百科全书。用简单的语言清楚明白地描述了有关普洱熟茶方方面面的知识。这也是一本每个人都看得懂的普洱熟茶书。熟茶和生茶的关系是什么?从茶马古道的红汤茶到现代食品发酵工程的熟茶,都经历了什么?熟茶的品鉴与购买,和红茶、绿茶有什么不同?在普洱茶文化领域从事多年研究的著名茶文化学者、创作人周重林,带你走茶山、跑市场,探寻制茶厂和制茶人,用生动有趣的文字和原产地的第一手图片,让你从入门到专业,了解关于熟茶的一切。 7 云南红茶教科书 作者:周重林 张宇 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4 定价:69元 云南红茶在世界享有盛誉,是欧洲宫廷高档茶类,为我国出口创汇立下赫赫战功。然而,有关云南红茶的知识却一直没有被系统整理,对云南红茶的认识也存在很多争议和知识盲点。 主创团队深入资料整理、茶山茶厂和茶叶市场,从制茶厂一线出发,用生动有趣的文字和原产地的一手图片,详细论述了云南红茶的方方面面,云南红茶是什么?如何来?如何饮?云南红茶的传奇经历,历史地位,在欧洲的饮用习俗,云南红茶的工艺的变革,云南红茶的冲泡方式,云南红茶的选择,云南红茶的收藏方法,一本书带领读者走近云南红茶的世界,探寻这让世界惊艳的味道。本书探索的是一种不一样的教科书写作方法,从多视角带你轻松认识云南红茶,了解云南红茶的前世今生、新潮流下如何玩转红茶,同时,也期待与读者一起探索、实践云南红茶未来发展的方向。 8 宋茶:风雅与腔调 作者:周重林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时间:2023-8 定价:69元 《宋茶:风雅与腔调》以范仲淹开篇,他为宋茶带来全新的人格,为人清白,为官清廉,为世清尚,影响了欧阳修苏轼赵佶沈安老人等人茶学书写,构成大宋文化精神的基石。欧阳修与苏轼是宋茶美学的集大成者,“三不点”对后世影响深远,与不迁,以及不污构成中国茶道艺术的主要骨架。三不点指的是:茶不好不点,景不好不点,人不好不点。只有在文明高度发达的时代,才懂得说不,懂得拒绝,是因为清楚地知道自己要什么。有见识,才能把才华与德道都融进审美之中,最后以一种可见的人格呈现出来。茶文化并不只是以知识的面貌出现,更多时候,茶文化的呈现方式归于人格,往之即温,饮之即润。蔡襄倡导的“色香味”茶品鉴三要素影响至今,赵佶的“香甘重滑」”茶四要素是今天茶人在茶桌前所演练的日日之功。宋人觉得美的好的,我们也会觉得美。也许有时候会觉得不以为然,但过段时间,还是得走回来。 9 新茶路:普洱茶王老班章 作者:周重林 柳星妤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5 定价:88元 喝茶的人没有不知道老班章的,不知道的,都是不喝茶的,魔幻、土豪,如果这就是老班章的全部,不免太令人心碎,关于老班章,一定还有更多可书写的地方。从2019年6月开始,组建十余人采编团队,多次驻村采访,一间房屋的五次变迁,一位医生的创业史,一位巡山人的制茶理念……一手资料,记录更全面的老班章,乡村振兴之路,靠优异资源,也靠生态守护。本书也回答了,短短几年时间,老班章便从布朗山崛起,成为勐海茶区的代表者,继而成为云南茶区的代表者的秘密。 10 新茶路:在倚邦与革登之间 作者:周重林 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11 定价:69元 本书通过重建告庄、倚邦与革登、莽枝等地的茶叶鲜活场景,把普洱茶的发展历程呈现出来。一个场景一个茶叶话题,同样的时间,同样的产地,不同树龄的鲜叶,不同的价值,不同的工艺,从产地到茶叶市场,形态、滋味、香味、价值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中,有故事,更多的是普洱茶特性引发的经济效应,作者力求在一本书中讲出普洱茶这有意思的一面,并引发普洱茶变化逻辑的思考。普洱茶的神秘,是因为它一直在变化。而不同的知识掌握在不同的人手里,学习好的平台无疑就是茶桌前。 11 南糯山:以茶之名 作者:周重林 出版社:云南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2 定价:69元 南糯山是云南最为知名的茶山之一,表面上看是澜沧江把茶区分为江内茶与江外茶,但只有懂行的才知道,西双版纳茶山的真实分界,是从南糯山开始。从南糯山开始了解云南茶山,会发现在这里,不仅有古老的古茶园,还有古老的民族,古老的饮茶习俗,那些与茶的美好目遇而成。 12 中国茶山行记 作者:陈勇光 出版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2 定价:98元 陈勇光写了一个很全面的茶山,海南五指山一般人不会写,却是勇光的起手式。甘肃陇南茶园,一般人想不到,林芝茶园则是一般人到不了,他还尽可能写了湖北恩施,广西六堡,当然,热门的云南,福建,他有着自己的观察,他的茶山,是《茶之路》《茶之境》之外的地方。记者写茶山,带着谦卑,带着悲天悯人的情怀,带着重构与土地的联系,故好读,《生活》月刊《三联生活周刊》皆如此。但专注茶行业十几年的记者,像勇光,则有着更为细致观察,他构建了一条茶的时光隧道,在其中,如鱼得水,如茶叶浸于茶杯。 13 茶叶与帝国 作者:(美)艾丽卡.拉帕波特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品方:后浪 出版时间:2022-1 定价:110元 茶叶构建了日不落帝国,承载了数百年现代世界全球化贸易的宏大叙事。这本书以茶叶为核心书写全球史,描述了茶叶帝国缔造者的恐惧、幻想和渴望。几个世纪以来,种植、销售茶叶所带来的收益为战争提供了资金,推动了殖民活动,而茶叶的栽种也在土地使用、劳动力制度、市场运作和社会等级制度等方面带来了巨大的变化,这些变化至今尚存。本书以历史的眼光深入审视了男男女女是如何通过在欧洲、亚洲、北美洲和非洲的茶产业来改变全球的口味和习惯的。 14 有茶气 作者:曾园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品方:湖岸 出版时间:2020-6 定价:48元 这是一本知识性与趣味性兼具的拨乱反正之书,是作者近年深度研究茶叶文化的成果,提出了许多与传统完全不同的观点;并对当下茶叶市场的一些热点问题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作者对历代的茶人趣事能信手拈来,纵横捭阖,使得本书读起来妙趣横生。你很难想象,卢仝、陆羽、宋徽宗、方舟子、伍秉鉴、博尔赫斯、马未都、奥巴马都会出现在一本与茶有关的书里,作者有观点,但不是讲道理,喝茶的时候谨慎阅读,因为你可能会笑喷出来。 15 望江南 作者:王旭峰 出版社:浙江艺文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3 定价:68元 经常有人问我,当今茶文化谁令你获益良多?我说王旭烽。我入茶行,因为茶人三部曲而知道世间有“茶人”,茶与家族、国家有极深的渊源。她的茶书,获得过茅盾文学奖,为茶人带来荣光。王老师还参与了中国茶叶博物馆的组建,还是浙江农林大学茶学院的构建者,她也是我最爱的茶纪录片《茶,一片树叶的故事》总撰稿。王旭烽的高度,是茶行业的高度。 16 茶马古道上的旅行者和旅游文化 作者:光映炯 出版社:云南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12 定价:30元 作者以茶马古道上那些亲历者的文字为基础,不仅把人们引回到了历史,还唤起了人们内心深处的探索与追求。沿着一部部书籍,一段段故事拾级而上,展现于我们面前的景象或浪漫或惊心 ,或畅达或沉郁……无法复制。唯有沿着那条由古籍、游记、美文编织的时光隧道,于字里行间重踏先 人足迹、寻找历史留痕,体味茶马古道千年的风霜,于“卧游”之中享受一场关于行走,关于历史,更是关于生命的饕餮盛宴。 17 吃茶趣 作者:杨多杰 出版社:生活书店出版有限公司 出版时间:2022-7 定价:68元 中国名茶历尽沧桑,传承有序,也在不断演变发展。作者杨多杰主持了诸多茶的节目,通过多年实地探寻、走访,生动讲述了中华大地上如龙井、碧螺春、白茶、黄茶、大红袍、凤凰单丛、铁观音、闽红、祁红、普洱、六堡、茉莉花茶等名茶的历史发展、制作特色、形貌滋味,以及与其相关的典故轶闻。 18 茶叶之路 作者:(美)玛萨.艾梅霞 出版社:五洲传播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10 定价:98元 万里茶道的典范之作。艾梅霞研究以蒙古为中心,研究了茶叶从武夷山经过蒙古到俄罗斯的事情,她讲了在蒙古这个中间商以及中间路段产生的故事。蒙古大草原连接着北京与莫斯科这两个代表着东西文明的强大国家,本可以取长补短。但悲剧也恰恰在此,蒙古不得不左右逢源,蒙古帝国短暂地统治过欧亚大陆,但很显然,它没有自己的文明。艾梅霞试图以蒙古为中心视觉,通过茶叶来全景描述几个帝国的兴衰。 19 中国茶的基本 作者:罗威尔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5 定价:65元 喝茶有讲究吗?自然也是有的,讲究到了极致,便成了“茶道”。空间与时间、水与火候、器具与温度,都能影响茶汤的滋味,但就算不懂这些形式与方法,茶仍是一服能够疗愈身心的饮品,更遑论泡茶、品茶的方法,不同茶人心中自持千百种说法。 相同的一片树叶,经过不同的制作过程,可能变成各种各样的茶,从而有了不同的颜色、香气、味道。在爱茶文人的笔下,茶是诗词歌赋,是笔墨丹青,是儒释道的大学问,为了喝一杯好茶,他们甚至做了不少“学术研究”。极致地喝茶,大约可以看作庸碌生活的美学起点。 20 那间街角的茶铺 作者:王笛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10 定价:69元 我最喜欢的城市是成都,而在成都我最喜欢的是茶馆。我很好奇成都的茶馆为什么这么多,我读了王老师的书,才明白这背后的原因:成都周边好茶多;当地人会享受茶;成都水是咸水,茶馆的茶水更好喝;成都是平原,柴火不易得,普通人家除了做饭之外不烧火,茶馆可以提供开水;成都是平原,农闲比较多,人们没有束缚在田地里,闲得下来,有时间泡茶馆。成都的人乐观、幽默,和茶馆分不开,茶馆里有讲评书的、讲学的等等。茶馆还带来了美育,琴棋书画等雅传统都借助茶馆获得了传播。当下,我发现许多茶文化兴盛的地方,传统文化都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和复兴,中国传统的生活方式正通过茶馆复苏。 21 点茶之书:一盏宋茶的技艺与美学 作者:观合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11 定价:89.8元 观合是宋代点茶的老师傅,《点茶之书》胜在操作与实践。点茶用水,他说北方用纯净水,南方用山泉水。自己磨茶,要戴口罩,茶粉遗留在地,不能用抹布擦?为什么?茶粉这个时候已经是染色剂,会改变抹布颜色。六大类做茶粉,哪种点茶有优势?他实验了上百种,也给出了见解,白茶,还要老一点的。说到扁片茶筅,他说不过是茶匙的过渡产品,上手就知道,不好用! 22 茶书十三种 作者:郭孟良 出版社:生活书店出版有限公司 出版时间:2023-2 定价:56元 郭孟良的《茶书十三种》有三个特点:第一,无注释无校记,便无门槛,不炫技,读起来亲切。不劝退,功夫在书外;第二,看完原文看译文,文言文与白话文切换自如,对读者友好,不浪费时间。第三,精选茶文,小体积大容量,300多页囊括十三本从唐到明的经典茶书。 23 两访中国茶乡 作者:(英)罗伯特.福琼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4 定价:48元 在福琼之前,茶叶知识从未如此系统且规模地被外国人获得,即便是中国人,也很少有人会那么百科全书式去了解茶。福琼重点谈论了中国与英国饮茶的方式不同,中国是清饮,英国是混饮,这是消费习惯。而有关茶叶种植、加工、运输等等,对西方人来说,完全都是陌生的,故福琼的记载事无巨细。我们重温福琼的中国纪行,大有裨益。一方面,你会痛斥他偷走了中国茶叶,导致中国茶业的百年衰退,但另一方面,你又会被他那种科学主义的精神打动。矛盾处,正是福琼的魅力。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