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次 大 团 圆 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 中国人自古便种茶、采茶、制茶和饮茶,一片小小的茶叶和一盏清茶已成为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民风民俗,凝聚了国人千百年来的智慧才思与独到匠心。“宾主设礼,非茶不交”,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早已融入寻常岁月,但微芒不朽,成为有礼有节的待客之道。 品茶饮茶,陶冶性情,已成为诸多人修身养性的方式之一,也在谈笑品茗之中体现着中华民族的谦、和、礼、敬的价值观。主要集中于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的江南、江北、西南和华南四大茶区的传统制茶技艺,更是将中华民族丰富的创造力和包容并蓄的理念世代传承。 2022年11月29日晚,在摩洛哥首都拉巴特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7届常会上,“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通过评审,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为真正意义上人类文明共有的财富。 同年12月18日,“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庆典仪式在杭州举行。仪式上发布了《迈向可持续发展新未来——“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保护传承杭州宣言》,为该遗产项目保护发展历程立起了一块重要的里程碑。 山间一片叶,万家杯中茶。一片好茶,凝结了我国种茶人、采茶人、制茶人的智慧与精神。申遗成功只是开始,如何将其更好地传承和弘扬出去同样重要。 《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五年保护计划(2021-2025)》的出台,鼓励着传承人按照传统方式授徒传艺,建立非遗工坊、在多所中职和高等院校开设茶学和茶文化专业,而茶文化研学、茶旅融合、学术论坛、专题购物展览等新鲜活动同样在线上线下热烈展开,无一不在巩固代际传承,让更多人品茶味、知茶意,亦让这古老技艺继续传千载,悠悠茶香飘万里。 以申遗为契机,传统技艺继续发扬光大的同时,相关的民风习俗也没被时间洪流冲散。如浙江省磐安县地方传统民俗、源于宋代的“赶茶场”庙会依然热闹,分为春社、秋社两个部分。“春社”在每年正月十五准时开幕,盛装的茶农来到茶场一同祭拜“茶神”真君大帝,迎龙灯、社戏表演等民俗文化活动也同一时段上演;而在十月十五的“秋社”中,茶农又拎着茶叶和货品汇聚茶场,许多商贩也来此设摊布点,叠罗汉、抬八仙、骆驼班等丰富的民间表演见证了他们秋收的喜悦。 还有兴于宋代的潮州工夫茶,作为“世界工夫茶文化之乡”广东潮州的传统饮茶习俗,是“嗜茶成性”的潮州人“习尚风雅,举措高超”的象征,其影响力早已超出闽粤港台地区,远及海外。以及流行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的民俗活动径山茶宴,始于唐,盛于宋,是径山古刹以茶代酒宴请客人的一种独特的饮茶仪式。以茶论道,禅茶一味,体现了中国禅茶文化的精神品格。 宋代点茶,宋韵茶趣 众所周知,“茶兴于唐,盛于宋”的说法一直在中国茶史上广为流传。作为中国古代茶艺的代表之一,点茶是两宋饮茶的主流形式,彼时,上至王公大臣、文人僧侣,下至商贾绅士、黎民百姓,无不以饮茶为时尚。宋袁文《瓮牖闲评》有云:“古人客来点茶,茶罢点汤,此常礼也。” 成书于大观元年(1107年)的宋代点茶集大成之作、宋徽宗的《大观茶论》也有专门篇幅,详述制茶之法与点茶之道,见解精辟、论述深刻,为我们重识宋代茶道提供了珍贵参考资料,全书蕴含的历史穿透力对今日茶的发展也意义颇深,推进了中国茶文化完整性的进程。 2019年,“宋代点茶”之名赫然出现在江苏省镇江市润州区第三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名单上,更明确了这一古老技艺的文化价值。作为如今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江苏镇江市,地处吴头楚尾、江河交汇之地,曾出过五洲山云雾茶、碧螺春等名噪一时的好茶。撰写出《大观茶论》的宋徽宗赵佶曾于14岁时以平江、镇江军节度使在镇江就藩端王,宋代点茶与镇江可谓颇有渊源。 作为中国古代茶文化的瑰宝,至今仍有不少人在为宋代点茶的复兴而努力,镇江市的宋代点茶非遗传承人宋联可便是其中一位。宋联可所著《宋代点茶传承体系》一书,详述了宋代点茶完善的传承体系,她的团队还起草点茶标准,为这古老技艺的传承提供了有益参考,成为点茶教学、操作、比赛的基础与标准。 而2011年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径山茶宴,也是挖掘和弘扬宋代点茶的民俗活动。自唐代法钦禅师在径山万寿禅寺开山种茶后逐渐形成茶宴,早已融入僧堂生活和禅院清规。其包含了径张茶榜、击茶鼓、恭请入堂、上香礼佛、煎汤点茶、行盏分茶、说偈吃茶和谢茶退堂等十多道仪式,这些规程被严格规范下来,成为日本茶道和近现代茶话会的共同起源。 径山茶宴在进入点茶环节后,只见茶台上,茶头煎汤点茶、备盏分茶,依次奉茶于众人席前。这期间,宾主师徒会问答交谈,称为“参话头”。说偈毕,住持与宾客取盏,闻香、观色、举盏吃茶。结束后,住持起身上香礼佛,主宾之间行礼道别,退堂。整个过程主恭客庄、礼仪备至,既是“由僧人、施主、香客共同参加的茶宴”,又是“品赏鉴评茶叶质量的斗茶活动”。 20世纪80年代以来,许多茶人竭力恢复径山茶宴,重现禅茶一味之景。而今作为流行于杭州余杭区的民俗活动,定期都会举行径山茶宴非遗项目展演,“仿宋七汤点茶”的环节让游客们更近距离地感受传统茶文化,亲自体验点茶的乐趣。 目前,在5个国家的60个城市设有宋代点茶驿站,国门之外,更多人近距离感受到了中国点茶的魅力。此外,许多青睐宋代点茶的茶人也在点茶史料上不断研究和实践,恪守古法的同时也研究推广新法,比如尝试简化点茶步骤,两汤点茶法、三汤点茶法等,都让其更适合现代生活,更易上手,也在杯盏间重拾宋韵风雅。作为中华灿烂瑰宝的非遗文化,不应只存在于博物馆和史料中,回归生活、飞入寻常百姓家,成为众人的闲时乐事,也许是它们存在的最大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