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百戏始见于唐代,盛行于宋代,历史上盛行于闽北武夷山一带。受到宋徽宗和苏轼、陆游、朱松、李清照、杨万里、白玉蟾等大批文人的推崇,是古人斗茶的主要方式。 茶百戏到了近代几乎失传,章志峰经20多年古籍研究和大量科学实践,于2009年抢救性恢复了这一珍贵的中华传统文化。 用茶水显现的文字和图案 茶炉、茶瓶、茶筅、茶罐、茶盏……这些点茶、分茶的道具着实让初次接触茶百戏的人有些眼花缭乱,它们都分门别类、整齐地摆放章志峰的家里。 “点茶是用沸水冲点抹茶,并打成泡沫饮用的饮茶方式,斗茶是评比茶叶品质和比试品饮技艺的一种活动。分茶是能使茶汤形成图案的一种特殊技艺。”说起茶百戏,章志峰总是难掩内心的激动:“茶百戏兴于宋朝,是一种能使茶汤纹脉形成物象的古茶道,特点就是仅用茶和水,不加任何其他原料便能在茶汤中显现出文字和图像。它是中国珍贵的文化遗产和稀缺的茶文化资源,但是元代以后分茶逐渐衰落,自清代至今未见详细文献记载。”
2015年6月17日,在海外菁英联谊会(台湾)上,现场嘉宾在欣赏章志峰表演的茶百戏 在武夷山长大的章志峰自小就对茶有着特殊的感情,只要是和茶沾边的事,他都感兴趣。30多年前,还在福建农业大学读书的章志峰第一次听说了茶百戏,了解到茶汤可以显现出字画,是宋代的品茶时尚,当时不少人都精于此道。为此,章志峰请教了许多茶艺老师,但是都没能给出明确的解释,只是告诉他,点茶法在中国已消失几百年,要了解这一文化可以从日本茶道中寻找线索。 后来,章志峰读书时从陆游“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的诗句产生了疑惑——究竟什么是分茶?他开始翻阅古籍进行研究,了解到宋代的点茶法在日本茶道中保留较好,于是在大学特意学习日语。1997年,章志峰通过了日本驻华大使馆的文化考试,争取到公派赴日本做茶文化交流的机会,开始深入研修农业管理和茶学等。其间,他有幸亲眼见证了日本抹茶道,并对日本蒸青绿茶的加工技术有了初步了解。 2004年,章志峰受外交部派遣再度来到日本,作为中国首位茶学专业的国际交流员到日本讲授中国茶文化。在日本时,章志峰从日本茶道的点茶法和竹筅、水注、茶盏等点茶工具中受到启发,2005年回国后,他又开始了中断多年的茶百戏实验。 功夫不负有心人。2009年,章志峰的茶百戏研究终于有了收获——茶汤中显现清晰的图案,并且能保持十几分钟,又经反复实验,章志峰的茶百戏图案能够保存2-4个小时。 点宋代分茶、传中华文化 章志峰并没有就此止步。古代分茶的演示只有绿茶,武夷山盛产的是乌龙茶和红茶。身为武夷山人的章志峰开始研究用家乡的茶演示茶百戏。“没想到,这次又遇上了难题。”章志峰说,乌龙茶鲜叶原料粗老,总是达不到想要的效果。不服输的他在原料加工、温度、湿度等各个方面寻找原因。经过反复实验,终于在摄氏4°,空气相对湿度85%以上的条件下,乌龙茶汤表现的图案也能清晰稳定,保存时间可延长到2-6小时。自此,消失数百年的茶百戏完整地用红茶、绿茶、青茶、黄茶、黑茶、白茶六大茶类再现于世人眼前。 乌龙茶汤显示的茶百戏图:二龙戏珠 “茶百戏是液态表现中国字画的艺术,在同一个茶汤中通过不断搅拌,形成多个图案,有灵动和变幻的特征,使得绘画形式从固态转到液态,能很好地突出韵味和内涵。既是古典的历史文化,也是新颖的艺术表现形式。”章志峰说。 茶百戏虽然“复活”了,但是为了它能传承下去,发扬光大,章志峰竭尽所能。 2010年,章志峰在《中国茶叶》《茶叶科学技术》等学术刊物发表茶百戏的学术论文三篇;2012年,茶百戏专著《复活的千年茶艺——茶百戏》出版发行;2013年,茶百戏正式获得国家专利局授权发明专利;2017年,茶百戏列入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茶学和非遗专家学者如张天福、刘勤晋、程启坤等高度赞扬;章志峰先后应邀给美国、中国的清华、北大、浙江等国内外十多所高等院校举办茶百戏讲座和展示,培训了国内外学员600多名。 “茶”缘牵两岸 茶百戏自2009年成功发掘以来,成为武夷山开展对外、对台茶文化交流组成部分,受到台湾媒体、民众和专业人士的关注和赞誉。 台湾多家媒体到武夷山专访茶百戏传承人章志峰。2010年中秋前夕,台湾东森电视台《中国大体验》节目主持人以探访者的身份到武夷山拜访章志峰,见证章志峰在建盏内加入用团饼茶碾细的充满白色细腻泡沫的茶汤,呈现在大家面前,仿佛进入“汤发云腴酽白,盏浮花乳轻圆”,古人美妙的点茶意境;2011年台湾中天电视“闽台旺旺游”节目组到武夷山专访茶百戏传承人章志峰,主持人不仅欣赏茶百戏显现的图案效果,还品饮了茶百戏浓郁的茶汤,对这一既可品饮又可欣赏,充满古韵的茶文化产品,赞不绝口。 不仅如此,2011年厦门举办的茶博会上,茶百戏的展示引起台湾茶叶学会的高度重视,台湾茶叶学会理事长,看到这一中华绝技后非常激动,当场写下“中华绝技茶百戏”赠予章志峰作为纪念;台湾茶艺教师龙女士,自从3年前电视上看到这一经典的中华文化被恢复重现,心情无比激动,怀着多年的梦想,2014年带领她的学员从台湾来到武夷山向章志峰学习点茶、茶百戏,并表示一定要将其发扬光大;2015年2月,台湾心理学家林先生兴致勃勃地来到武夷山观看点茶、茶百戏后,亲自参与仿宋斗茶体验,表示今后会将点茶、斗茶、茶百戏融入到心理健康体验项目中。 2015年4月,台湾茶叶学会向章志峰发出邀请,赴台参加台北中华美食节,让茶文化爱好者在岛内身临现场观赏宋代茶百戏演示,一时成为台北美食节一场美好的视觉盛宴。茶百戏的演示,为台北美食节增添一道亮丽风景线。章志峰先后二次赴台不仅出席茶文化活动,还应邀台湾各媒体、各大院校举办茶百戏讲座20多场次。 多年来,观看过章志峰茶百戏演示的观众,无不啧啧称赞,赞誉他是武夷山下千年茶传播者,海峡两岸中华传统文化践行者。章志峰为促进海峡两岸茶文化交流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发挥积极作用。 杨瑞荣 武夷山市委台湾工作办公室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