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盛茶道

当前位置: 汉盛茶道 > 加盟 > 文章页

武夷山:立足生态“高颜值” 激发茶业新活力

时间:2025-04-23 18:48来源: 作者:admin 点击: 4 次
武夷山:立足生态“高颜值” 激发茶业新活力

  第十二届海峡两岸茶业博览会的一大亮点是同期还将举办第十四届中国茶业经济年会、第二届中国(武夷)生态食品博览会。加上前期武夷山市参加央视《魅力中国城》大型综合竞演节目、“浪漫武夷风雅茶韵”茶旅文宣传推介走进北京、第六届中华礼乐大会、2018大武夷超级山径赛以及武夷山水品牌发布大会、第二届旅发大会等,可谓好戏连台上演,品牌效应叠加,影响不断扩大。

  ­茶博会除了两届外,其余各届都在武夷山举办,是闽北地区唯一承办的区域性大型综合对外经贸活动。经历十余年发展,茶博会已成为展示福建茶产业发展成果的重要窗口,在推动海峡两岸经贸交流特别是茶业交流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届茶博会更加突出“茶、茶文化交流与茶产业发展”这一主题,积极打造“全国有特色、国际有影响”的文化经贸、投资盛会。参展企业实力更强、数量更多、范围更广,除固定的台湾地区茶叶、茶具生产企业外,还有中国十大名茶代表企业、持有中国驰名商标的茶企业及马来西亚、日本、韩国、斯里兰卡等国茶企。两个展馆1278个展位提前50天全面招满,主展馆特装比例达到70%。邀请VIP采购商4000多家,比上届茶博会新增1000家。品牌效益更加凸显,通过提供平台、创造商机、促成融合,形成优势叠加、业态互补的效应,扩大产业经济、商贸合作、文化交流等方面成果。

  ­第十四届中国茶业经济年会今年亮相武夷山,这是武夷山继2008年承办第四届中国茶业经济年会后再次承办“国字号”行业协会年会。十年来,武夷山茶业品牌影响力、市场占有率和茶文化推广知晓率得到全面提升,开启转型升级新征程:围绕“控制面积、提升质量、延伸产业链、增加附加值”目标,着眼“三个转变”,建好“三大平台”,实现“三大跨越”“三个转变”;成功申报武夷岩茶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获批筹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武夷山大红袍”2015-2017年连续三年荣获区域品牌价值十强;武夷岩茶荣获“中国十大茶叶区域公用品牌”称号;完成武夷山肉桂、武夷山岩茶、武夷山水仙、武夷山奇种4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注册;在德国设立首个海外“武夷茶馆”;印象大红袍成功挂牌新三板。

  ­定位于“民族自豪”“品牌骄傲”“国民认可”,茶业经济年会将召开“2018中国茶业品牌盛典”,展现中国茶叶品牌的发展成就,推动中国茶叶品牌的集体崛起。盛典将通过多种展现模式,全面呈现中国茶叶品牌在技术突破、产品创新、重大工程、社会责任、国际化发展等领域的成绩。武夷山市茶业同业公会会长刘国英表示:“作为中国茶界年度收官盛会,中国茶业经济年会在茶界影响力大,业界参与度广,具有权威性。”武夷山市茶业局局长邓崇慧介绍,茶业经济年会将以茶会沙龙的形式,组织茶产区介绍各地特色项目,达到沟通交流、互创商机的目的。

  ­同期举办的第二届中国(武夷)生态食品博览会,也将进一步扩大南平市绿色食品影响力,全面提升“武夷山水”品牌知名度,促进产业提升和融合,让“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

  ­茶旅、文旅融合拓展旅游新格局

  ­11月15日至12月31日,全国“万里茶道”沿线八省市的文物将在武夷山市博物馆展出。这是继去年湖北博物馆“万里茶道巡展”后的第二站。

  ­武夷山市是“万里茶道”的起点城市。目前,中国茶旅小镇、海丝文创园、下梅万里茶道旅游综合体等项目建设稳步推进,下梅、五夫、星村等地茶旅设施和服务不断完善。同时,武夷山借助每年一届的茶博会平台和今年的“万里茶道巡展”,合力打响“万里茶道”茶旅品牌。

  ­茶旅让武夷山的知名度更高了,越来越多的游客“涌”进武夷山。夜幕降临,武夷山市展现出另一种迥异于白天的风情和魅力。“印象大红袍”“夜游崇阳溪”“宋街夜游”等旅游产品相继推出,让曾经“白天登山游九曲,夜晚蒙头睡大觉”的情景一去不复返。

  ­今年旅发大会期间,武夷宫宋街夜游正式对外开放。崇阳溪两岸夜游线路,将仿宋古街、武夷春秋馆、珍稀植物园、崇溪漫步道、武夷水秀、酒吧一条街等景点串为一体,将度假区的旅游休闲人群导入武夷宫。

  ­“水榭宜时陟,山楼向晚看。”修葺一新的武夷宫片区将本是杂草丛生的地块变成了水榭漫游的休闲场所。此条线路的夜景工程布置颇具心意,节约型、环保型、科技型的景观照明工程,充满了历史感,最大限度地将武夷文化原汁原味呈现出来,深受文艺青年们的喜爱。

  ­而10月27日正式启航的夜游崇阳溪项目,则将游客带入亦梦亦真的仙境之中。游客乘着精雕细琢的仿古式游船,从主景区旁的朱子渡码头开始,在山环水绕中重回码头。整场演出结合了茶文化、柳永文化、传统民俗文化等元素,给游客打造出行于云端、游于画卷的意境,极具诗情画意。文旅项目的融合,给游客推荐的夜游产品越来越丰富了。

  ­2017年启动的“朱子故里·大美武夷”为主题的“五个一百”活动,也为武夷山吸引了众多人气。活动已创作出一批具有时代特色的作̇品,纪录片《朱熹》将在央视播出;蕴含“武夷元素”的《茶山情歌》《请茶歌》《采茶扑蝶》等茶歌茶舞相继亮相;《武夷山水有神奇》《云铺霞染的茶路》《朱子故里品五夫》等美文佳作相继推出。武夷山的好山、好水、好文化、好空气借作家、艺术家的创作,发出时代声音、叙写时代故事,增强了武夷山的亲和力、感染力、吸引力。

  ­旅游和茶业、文化具有深层次的内在联系。做好茶业+旅游、文化+旅游这篇大文章,将推动武夷山从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旅游的转型。(徐园园)

  ­海峡情两岸缘

  ­第十二届茶博会开幕前十天,已有台商抵达武夷山准备会展事宜,赵亮吟便是其中之一。11月6日,参加过八届茶博会的赵亮吟表示,“来茶博会,不只是为了销售,更是为了打品牌。”他说,武夷山懂茶的人多,喝茶的人更多,参展效果事半功倍。

  ­作为唯一一个由海峡两岸共同主办的茶博会,突出海峡两岸交流一直是重点之一。海峡两岸民间斗茶赛、欢乐茶节等经典活动,每年都吸引大量台商参加。

  ­“提前50天,台湾馆104个展位订购一空,参展台商人数已超过200多人。”武夷山市台办主任吴带生介绍,自从2007年首届茶博会举办以来,武夷山和台湾两地在旅游、经贸、文化等方面交流合作不断加深,茶博会逐渐成为海峡西岸对台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

  ­每届茶博会,都是两岸续缘的聚会,推动了祖国大陆对台旅游、经贸、文化交流合作。2013年,第七届茶博会期间,台湾冻顶乌龙茶始祖林凤池第四代传人林新添、武夷山天心永乐禅寺住持泽道法师,在天心永乐禅寺禅师茶园共同种下台湾冻顶乌龙茶苗。150年前从武夷山移植台湾的冻顶乌龙茶苗,时隔一个半世纪,回植祖庭——武夷山天心永乐禅寺。

  ­“随着茶博会品牌效益的增强,台商更加重视参展工作。”吴带生说,最初台湾参展商需上门邀请、提供优惠政策。2016年,茶博会台湾馆一改以往由政府买单模式,实行市场化运营,向每个展位收取1000元管理费。出人意料的是,109个展位被抢购一空,供不应求,参展参会台商规模均超过往届。⊙李茜

  ­绿色“密码”解锁升级之道

  ­——武夷生态茶的新魅力

  ­“茶树喜欢漫射光。漫射光对提高茶叶的品质,特别是香气有很大的帮助。”12日,在武夷山九龙山茶园1310亩的有机茶基地内,武夷星九龙山有机茶基地部经理冯卫虎说。

  ­九龙山茶园开辟于2002年,是武夷山市龙头茶企——武夷星茶业有限公司先行先试建设的生态茶园。近年来,武夷星公司在园内套种杉树、桂花等树木,实施小造林、大造景工程,并在幼龄茶园里施加绿肥固定氮肥,使茶园林木覆盖率上升至30%,构建起良好的生态循环体系。

  ­去年夏天,武夷学院非洲鸟类专家现场调查表明,有不少于8000只、超出300种的鸟类在九龙山茶园中繁衍栖息。茶园所产茶叶的制优率从2015年的51%上升至2018年的61%,即每1000斤成品好茶中,更优质的茶叶从510斤增加到610斤。

  ­绿色,是闽北茶业的底色,武夷茶驰名中外的密码。今年茶博会,武夷山持续深入开展“走百企、进百店、入百园”系列活动,以各种茶会和实地走访等形式,邀请优质采购商、经销商等共同见证闽北茶产业的绿色崛起,让优质生态茶通过采购商走进千家万户。

  ­茶博会“三百”系列活动已连续举办三届。第十二届茶博会“三百”活动,除继续举办系列茶会、引导茶人茶企树立优质平价茶消费导向外,还将向采购商开放茶山茶园,从武夷山市逐步扩大到闽北。

  ­今年7月,以“共享武夷山水,实现点绿成金”为主题的中国南平“武夷品牌”建设发布会暨“武夷品牌”发布活动在武夷山市举行,成为武夷山市茶业界的热门话题,其影响即将波及到茶博会。作为茶业点绿成金的重要引擎——林茶共生、芬芳弥漫的生态有机茶园,当然更受关注。

  ­近年来,武夷山市坚定不移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加快推动茶产业高质量绿色发展跨越赶超,围绕推动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加快推进茶园标准化和有机化建设。“化肥减量增效、农药使用零增长示范县”创建和“茶园无药无化肥质量兴茶”工程,持续推进茶山整治,着力提品质、打品牌、增效益,培育做大一批茶业龙头企业。

  ­6月12日,武夷山市出台了《加快茶产业健康发展行动方案》,明确提出要大力开展生态茶园建设。

  ­7月24日,武夷山市召开了茶产业发展大会。会议提出,确保到2020年全市高标准生态茶园面积达到10万亩以上,每年安排1000万元资金专项用于推动茶产业转型升级发展。

  ­武夷山市茶产业“绿颜值”发展正释放更多生态“红利”:香江、正山堂、钦品等龙头企业推动茶园标准化建设,示范带动了越来越多小企业投身绿色发展。武夷山市茶园建设的生态化、有机化大步迈进,茶业品牌影响力不断增强,茶叶附加价值不断提升。目前,武夷山市共有注册茶企3550家、规模茶企38家、茶叶合作社94家,14万亩茶园无公害茶园覆盖率达到100%,机械化修剪采摘比例达94%以上。2017年茶叶产量19200吨、茶业总产值21亿元,分别比2008年增长260%和100%。

  ­武夷星生态茶园累计植树2万多株,投入资金数千万元。武夷星茶业董事长何一心说,正是因为知道良好的生态环境才是种出好茶的根基,所以才花了很多的精力和人力、物力、财力。

  ­绿色发展推动绿色优势进入良性循环,发展与保护、当前与长远、破与立的关系得到了正确引导。永生茶业有限公司十多年前就着手茶园的生态管理管控,采取生态病虫害防控和有机化管理,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合作,使1300多亩品种园益虫增长量达到100多种,有机质和有益菌数量都有显著增长。公司总经理游玉琼说:“我们的目标是生物类农药都不喷施,既不增加投入,也不减少收益,给茶农输送技术就顺畅多了。”

原标题:武夷山:立足生态“高颜值” 激发茶业新活力

(责任编辑:)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
发布者资料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 注册时间:2025-04-25 14:04 最后登录:2025-04-25 14:04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