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盛茶道

当前位置: 汉盛茶道 > 加盟 > 文章页

杭州余杭禅村石榴红共富基地开展径山茶文化研学之旅

时间:2025-05-21 08:06来源: 作者:admin 点击: 9 次
澎湃,澎湃新闻,澎湃新闻网,新闻与思想,澎湃是植根于中国上海的时政思想类互联网平台,以最活跃的原创新闻与最冷静的思想分析为两翼,是互联网技术创新与新闻价值传承的结合体,致力于问答式新闻与新闻追踪功能的实践。

春茶吐翠,径山飘香。为弘扬中华传统茶文化,推动非遗技艺活态传承,助力乡村振兴与民族团结,近日,余杭区禅村石榴红共富基地组织50余名青少年走进“禅茶第一村”径山村,开展“跟着陆羽学做茶”主题研学活动。通过采茶、炒茶、点茶等沉浸式体验,孩子们在千年茶香中触摸历史脉络,感悟茶道精神,开启了一场“茶文化+劳动教育+非遗传承”的深度研学之旅。

#01

探秘茶园:沉浸式体验采茶劳作

清晨的径山茶园薄雾缭绕,一垄垄茶树青翠欲滴。在基地导师的带领下,孩子们换上采茶服、挎上竹篓,化身“小小茶农”,走进生态茶园。导师现场示范“一芽一叶”的采摘标准,讲述陆羽《茶经》中“阳崖阴林,紫者上,绿者次”的采茶智慧。孩子们指尖轻捻,将嫩芽小心摘下,感受茶叶从枝头到竹篓的生命律动。

“原来采茶不只是摘叶子,还要看天气、分部位!”参与活动的王同学感叹道。通过劳动实践,孩子们不仅掌握了采茶技巧,更理解了径山茶“真色、真香、真味”的品质源于对生态的坚守——茶园全程人工除草、禁用农药,以绿色认证守护舌尖上的安全。

#02

匠心制茶:炒茶技艺的活态传承

采摘后的鲜叶被送入炒茶工坊,“径山村炒制技艺”非遗传承人马宽亲自示范“抖、搭、捺”等手法。孩子们围在铁锅旁,观摩茶叶在200℃高温下翻飞起舞,逐渐蜷曲成“曲毫”状。随后,在导师指导下,孩子们戴上手套体验手工揉捻,感受温度与力度的微妙平衡。“炒茶就像在锅里‘打太极’,稍有不慎就会烫到手!”李同学兴奋地分享心得。

基地还特别设置现代制茶工艺参观环节,对比传统手工与智能化生产线差异。从“论斤讲价”到“按克精品”的转变,折射出径山茶产业通过技艺革新与品牌升级实现价值跃迁。孩子们亲手封装自己制作的茶叶,贴上“陆羽小茶人”专属标签,将劳动成果转化为文化记忆。

#03

宋韵点茶:触摸千年禅茶风雅

“碾茶为粉,注汤击拂,盏中作画……”在禅茶文化馆,茶艺师刘香带领孩子们穿越时空,体验宋代风雅。通过“七汤点茶法”,孩子们将茶粉调成膏状,以茶筅快速击打,直至泛起“雪沫乳花”,再用茶膏在茶汤上书写“禅”“和”等字。活动中融入《陆羽问茶》越剧选段欣赏,以艺术形式再现茶圣著经传奇。

“点茶不仅是一种技艺,更是心性的修炼。”刘香结合陆羽“精行俭德”的茶道精神,引导孩子们感悟茶文化中“感恩、包容、分享”的哲学内核。活动尾声,孩子们以茶为媒,互敬“敬师茶”“友爱茶”,在礼仪实践中深化对传统文化的认同。

禅村石榴红共富基地负责人表示:“孩子们既是文化传承者,也是乡村振兴的‘小小代言人’。从《茶经》典籍到指尖茶香,从历史深处到现代田园,余杭区禅村石榴红共富基地以茶为轴,串联起了文化传承、民族团结与产业创新的多维图景。未来,基地将持续深化‘陆羽茶文化IP’打造,推出茶科技研学、跨国茶文化交流等项目,让径山茶宴‘和敬清寂’的精神滋养新生代,让‘绿叶子’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金叶子’”。

供稿:径山镇

原标题:《杭州余杭禅村石榴红共富基地开展径山茶文化研学之旅》

(责任编辑:)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
发布者资料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 注册时间:2025-05-24 09:05 最后登录:2025-05-24 09:05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