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讯 (通讯员谢秀莹)近年来,寻乌县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旅游资源,积极探索“文明实践+农文旅融合”的发展模式,通过深入挖掘本地特色文化、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组织文化体育活动以及组建志愿服务队等举措,成功将文化融入旅游产业,不仅提升了旅游的文化内涵和品质,还激发了文明实践的新活力,为地方经济和文化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聚焦文化传承,激发文明实践新活力 随着信号枪声响起,赛道上,龙舟选手们随着鼓点节奏奋力挥动划桨,观众喝彩声不绝于耳,现场热闹非凡。在晨光镇龙图村,一场龙舟赛事激情澎湃地展开,数千名观众纷至沓来,共同见证了这场水上速度与激情的完美交融,享受了一场视觉与感官的盛宴。 与此同时,金星村角背围举办的“美食节”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让游客和当地群众不仅大饱口福,领略了客家美食的独特魅力,更深刻感受到了乡村振兴带来的新气象和新变化。此外,一场精彩纷呈的客家婚俗文化表演在古朴的围屋外围激情上演,抬花轿、迎亲、抛绣球等传统婚俗环节逐一展示,为观众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盛宴。 “太震撼了,在‘家门口’就能看到这么精彩的赛事,我感到很自豪。”外出乡贤激动地说,除了看比赛,还有各色美食可以品尝,修复之后的古柏街也让人耳目一新,白墙黛瓦,踏着青石板路,崭新的店面排列在街道两旁,吸引了众多游客采购、拍照。 寻乌县深入挖掘本土的历史记忆、民俗风情和艺术瑰宝,通过举办文化活动、建设文化设施等方式,丰富群众的精神生活;同时,注重将文化传承与文明实践相结合,通过组织各种形式的志愿服务、社区活动等,让群众在实践中感受文化的魅力,激发文明实践的新活力。 依托活动内涵,拓展文明实践新动力 寻乌县凭借“文化IP+旅游场景”的创新模式,打造了“一村一品”的乡村旅游品牌,使乡村旅游变得既可观、可感又可玩,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当地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增收致富机会。 “太美了”“住在这里的人们太幸福了”“到处都可以拍照打卡”……在石碑前、庭院内、村道上、小溪边、桃花里,这样的“点赞”声不绝于耳。 丹溪乡以茶为媒,成功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乡村音乐会,茶香与音乐交织,营造出浓厚的乡村文化氛围;三标乡则巧妙地利用绚烂的桃花作为媒介,精心策划了“十里桃花迎新风”文明实践活动,让游客在赏花的同时,也感受到了文明新风的吹拂;吉潭镇则依托其香甜的蜜雪梨,推出了“多彩吉潭与‘梨’相约”蜜雪梨采摘节,让游客在采摘的乐趣中体验丰收的喜悦;而桂竹帽镇则凭借丰富的百香果资源,举办了“深寻百果香丰收盛夏事”第二届百香果文化节暨桂竹帽镇百香果丰收节,活动现场果香四溢,游客络绎不绝。 寻乌县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建设了11座村史馆、2个艺术文化区及1家茶文化馆,年均吸引游客量超过2万人次。通过组织各类文化活动,进一步延展文明实践活动生命力,同时促进文旅消费和经济增长。将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活动形式相结合,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活动品牌。同时,还积极引入新的活动理念和创新元素,让活动更加富有时代感和吸引力。 搭建志愿桥梁,共筑文明实践新风尚 “平时我们都在忙于家务琐事,很少有机会和邻居们深入交流。但通过村里举办的这场趣味运动会,我们得以团聚在一起,不仅能锻炼身体,还极大地增进了邻里之间的感情。希望村里以后能多举办这样的活动,让我们有更多相聚的机会。”王阿姨兴奋地说道,在留车村举办的第二届农民趣味运动会上,村民朋友们个个斗志昂扬、摩拳擦掌,全身心地投入村里举办的志愿活动,现场你追我赶,笑声、加油声此起彼伏,气氛十分热烈。 而在晨光镇开展的第二届“村BA”篮球赛上,村民们同样展现出了极高的热情和团队协作精神。镇宣传干事刘莹俐感慨地说:“这样的篮球赛不仅能增强我们的身体素质,还能加强村民与村委之间的沟通联系;更重要的是,它彰显了村民们积极向上、团结协作的精神风貌。” 在这些充满乡土气息与文化底蕴的活动中,志愿服务队成为连接游客与客家文化的桥梁,他们身着统一的服装,面带微笑,穿梭在活动的每一个角落。这些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极大地丰富了村民们的精神文化生活,让他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文化盛宴的欢乐,同时也为乡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寻乌县积极探索志愿服务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的新路径,通过志愿服务在推动乡村及社区文明建设、促进邻里和谐、增强社会凝聚力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未来,该县将继续加强文明实践活动的组织和管理,深入挖掘和传承优秀文化,推动文旅产业的持续发展和创新。同时,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为游客提供更加优质、便捷、舒适的旅游体验。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