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4月11~13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访问日本,这是中国总理时隔7年后的首次访日,国人的目光再度聚焦在扶桑古国。 日本,是中国的近邻。这个面积37万7880平方公里、人口约1.2亿的东亚岛国,如今是亚洲最发达的国家,全球经济地位也仅次于美国。 的确,日本经济战后获得高速发展的许多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同样,日本在实现发达国家的过程中所经历的一些教训也值得我们了解并引以为戒。 在中日关系方面,正如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秦刚所言,妥善处理历史问题是中日关系不断发展的关键。希望双方坚定地走“和平共处、世代友好、互利合作、共同发展”的道路,珍惜中日关系当前改善势头,巩固两国友好合作的基础,扩大合作成果。 在温总理展开“融冰之旅”之际,《环球》杂志编辑部向全国读者征集了国人所关心的与日本有关的各类问题,并整理出其中最受关注的105个。新华社驻东京记者们凭借长期的驻点经历和深入的采访,为《环球》读者的“百问”提供了他们的答案。 这一百多个“问答”,或许能让国人对日本有更多的了解。 新华社驻东京记者/吴谷丰 刘浩远 钟沈军 任正来 钱铮 张华 倪红梅 孙巍 何德功 文化篇 《论语》加算盘
66 日本人认为哪几本书最能反映日本民族精神?电影呢? 答:虽然各人的想法和价值观不同,但很多日本人认为最能反映日本民族精神的作品是作家司马辽太郎的小说《行走街道》、《坡上云》。此外,还有人认为是1956年出版的三岛由纪夫的《金阁寺》。 在电影方面,著名导演黑泽明执导的《七武士》等多部获奖电影,被认为最能反映日本人的精神。 67 日本人如何看《菊与刀》?现在还有人读它吗? 答:日本记者峰村健司在接受《环球》记者采访时表示,鲁恩本尼迪克特的《菊与刀》作为西方最早认真研究日本文化的名著在日本广为人知。但从出版至今已过去60年,现在并非被人广泛阅读。 68 日本人最喜欢的本国作家和外国作家是哪位? 答:以年轻人为中心,《挪威的森林》等村上春树的作品很有人气。近代的作家夏目漱石、川端康成的作品也有众多的读者。 在日本有人气的外国作家很多,最近《哈利波特》的作者JK罗琳等在日本人气很旺。 69 日本人如何看待儒学?儒学在日本的影响是否还很大? 答:儒学从中国传到日本,对日本人的思想产生很大的影响。特别是江户时代,儒家思想被幕府视为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到了近代,创立了500多家企业、被称为近代化之父的涩泽荣一认为,商人在追求利润时不能没有道德,提倡“《论语》加算盘”的学说。 二战以后,儒家思想的影响在日本有所削弱,但一些日本人说话时仍经常引用《论语》的句子,在书店里研究《论语》的著作很多。在日常生活中,儒家思想仍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70 日本人认为他们的传统礼仪是否能适应现代生活的快节奏? 答:日本人重礼仪,用程式化的仪节和恭敬的态度对待客人,但在快节奏的全球化和信息化社会,传统的礼仪出现了简单化的倾向。然而,由于“重礼仪”而得到外国人的高度评价,今后日本重视传统礼仪的习惯还会保持下去。 71 和服在日本是否还比较普遍?日本人在哪些场合穿着和服? 答:作为日本典型的传统服饰,和服在现代日本社会仍然有较高的使用率。在日本街头,人们常能看见身穿和服的女性身影。 对于普通日本人,何种场合穿着和服并没有严格规定,但以下两种情况概率比较高:一是传统的民间活动,像新年、成人节、盂兰盆节等;二是在重要的社交场合,像婚礼、大型活动的开幕式等。此外,在剑道、柔道、空手道、合气道等体育比赛中,有专门的体育和服。在一些特殊的行业里,工作人员则必须穿着和服,如宗教活动从事者、歌舞伎、相扑比赛的裁判等。
72 传统的艺能、歌舞伎、俳句等在日本的传承如何?日本还有多少人从事这些行业? 答:日本社会在继承传统文化方面的一些做法是值得借鉴的。像艺能、歌舞伎、俳句等传统文化形式,在当今日本得到了很好的保留和发扬,从事这些行业的人有一定的社会地位,观看他们的演出要购买价格不菲的门票。 不过,现在喜爱这些传统文化的以老年人为主,年轻人对此似乎兴趣不大。不过,从就业的角度讲,歌舞伎等收入较高,也有一些年轻人愿意选择这种职业。
73 茶道和插花等艺术在日本现代家庭中是否还比较普及? 答:茶道和插花作为贵族的嗜好在日本有悠久的历史。江户时期,茶道和插花普及到一般市民。明治时期,随着封建制度的瓦解,茶道和插花逐渐衰落,后来在有钱人中间以及作为女子的一种教养又流传起来。二战以后,茶道和插花在海外被认为是日本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文化。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