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盛茶道

当前位置: 汉盛茶道 > 品牌故事 > 文章页

朋友,看您杯子里的茶,就知道您是北京人

时间:2025-03-14 15:49来源: 作者:admin 点击: 46 次
要说品茶,北京人确实不沾边儿。在他们眼里“喝茶”是个乐呵事儿,千万别整复杂了!

北京人挺爱喝茶,尤其是老北京人,早上起来一壶茶清心润肺,成了习惯,也成了规矩。

不过,要说品茶,北京人确实不沾边儿。在他们眼里“喝茶”是个乐呵事儿,千万别整复杂了!而老北京人茶叶缸子里也就沏一种茶,不用多说您也知道,是茉莉花儿。都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兹要是您看见一位天天喝茉莉花的,八成就是老北京没跑了。

您就看中国这茶叶地图,江浙一带有龙井、碧螺春等绿茶名品,福建武夷岩茶名震全国,安徽以祁门红茶出口海外闻名于世,而云南又有普洱茶坐镇。对于中国南方这一片巨大的茶叶产地来说,茶叶的品味怎么样放在一边不说,人首先品的是纯纯的茶,不掺合其他味道的。所以茉莉花茶貌似入不了这些茶人的眼。

但说来也奇怪,书局也来过一些品茶爱好者,其中不乏一些专业茶人。只不过按照北京的优良传统,书局待客从来用的是吴裕泰的茉莉花茶,每次端上桌来,都是香气宜人。外地来的客人也总得问上一问,这是什么茶,怎么闻着这么香。这一问,可能就道出了茉莉花茶的魅力所在。

花茶在北京也被称为“香片”,虽说口感可能不及各类名茶,但是香气冲绝对是公认的事实。茉莉花茶用绿茶的茶坯,经过茉莉花窨焙而成,沏好之后会发散出茉莉花的香气。据说是品种有二三十种之多,不过一般人也弄不清楚,买茶叶时只说要多少钱一斤的就行。 

中国茶人最奉行的名典不外乎陆羽的《茶经》。《茶经》讲的是品茶,讲究茶的味道、水的优略和茶具讲究与否等等。金受申先生说:“饮茶者,乃吾辈忙人解渴之谓也。尤以北方君子,茶具不厌其大,壶盛十斗,碗可盛饭,煮水必令大沸,提壶浇地听其声有“噗”音,方认为是开水”。

金受申先生并没有黑北京人的意思,但是北京人的茶文化确实偏向于“喝茶”而非品茶。就拿茶具来讲,北京人就习惯用提梁壶或者是盖碗。相信大家小时候都见过带暖套的小茶壶吧,这是为了蓄茶保温。虽然北京人用的茶具不太景致,但是您要说不讲究,那可就是冤枉了。就说这盖碗,就有好多名堂。

北京人喝茶爱用盖碗,尤其是茶馆里,盖碗更加是标配。这里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过去的老北京人冬天有养蛐蛐、蝈蝈、蝴蝶、螳螂这类冬虫儿的,需要暖气来增加趣味。尤其是这蝴蝶,没有盖碗散发出的暖气,是万万不能起飞的。您想想,旧京茶馆里,一碗热茶蒸气升腾,再有一只花蝴蝶随之起舞,是多么富有情趣的冬景。

而且,高级的盖碗儿也着实不少。坊间传闻,慈禧老佛爷就爱用她的“万寿无疆”的明黄官窑盖碗喝“茉莉双薰”(就是将事先薰制好的茉莉花茶,在饮用之前再用鲜茉莉花薰制一次,为的是让茶中的花香更浓)。而一般的富家子弟,也得在盖碗上玩出花样。什么外绘山水人物、名人手笔,内绘避火图的不胜枚举。就算是商人富贾也得来一套名瓷茶具。

有人说北京人爱喝茉莉花茶是因为北京的水井多是苦水井,味道不好,茉莉花茶味道浓郁正好能弥补水质的不足。其实也不尽然。虽然北京人喝茶不怎么讲究水,但其实也顾及到了这一点。在北京还没有洋井和自来水的时候,用的都是普通井水。但是在烹茶的时候,有条件的人家一定是要用甜水井里的水。过去北京有挑水人,挨家挨户的送水。普通人家有两个水缸,一缸储存苦水,一缸储存二性子水(水的味道甜中带有苦涩味),而中等人家还会另外准备一个小缸,专门存放甜水。再不济的人家沏茶也要用二性子水。

就单茉莉花茶这一种,北京人也能喝出花样,而且还能根据季节“调味”。咱都知道,夏天喝绿茶最好,能去火。有的人就把龙井茶和茉莉花茶混在一起沏,管这叫做“花红龙井”,听起来也颇有趣味。而且,在沏茉莉花茶的时候,也得用沸水从高处直冲茶叶,号称不这样就冲不开茶叶。更有爱喝浓茶的,觉得刚倒在碗里的茶汤颜色不够浓郁,还得倒回壶中,谓之“砸一砸”。这些看似在不正经的品茶之法确实没有那么高雅,不过北京人大大咧咧、自得其乐的性格倒是在这特有的“茶道”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正阳书局砖读空间”,如需转载请至公众号后台联系。

欢迎关注书局官微:正阳书局砖读空间(zysjzdkj)

(责任编辑:)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
发布者资料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 注册时间:2025-04-26 07:04 最后登录:2025-04-26 07:04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