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茶人识茶(四十一):茶会 2022-09-05 12:49 发布于:山西省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今日茶陵” 茶艺 茶会,是一种喜闻乐见的品饮茶叶的方式,不同于茶艺的花式,只能看不方便体验;也不同于茶道的呆板沉闷,正襟危坐毕躬毕敬,缺少自由自在的交流。茶会,既能赏心又能悦目,既能怡情又能悦智,既能看又能动,既能动口又能动手。 一期一会,主题鲜明。每一次茶会的主题不一样,参与人员与数量也不一样,形式活泼多样,成员参与互动。它既不僵硬,也不沉闷。与茶艺与茶道都有所不同,茶艺一人表演,茶会可以众人参与,轮流坐庄,相互交流学习泡茶技艺;茶道清饮而清静,茶会气氛相对比较活跃,大家可以谈天说地,放松心情。 以茶为媒,相互唱和。茶会更重要的作用是可以借此交流学术思想、联络感情、洽谈业务。可以是诗友赛诗会,笔友座谈会、亲友茶聚会、单位联谊会、商家恳谈会,形式和内容不拘一格。 老子云“德者,道之用也。”茶会介于茶道与茶艺之间,它不同于茶道重在“开悟”“明心”“见性”,而更像儒教的“修德”“修行”“修身”。 茶会是推进大众饮茶、全民饮茶、全民健身、全民修身的好方法。 1、 什么是“茶会”。 所谓“茶会”,是以茶会友的一种形式。 茶会,古已有之,文人雅士呤诗作画。唐宋时期的文人雅士,大都“以诗会友”“以茶会友”,演绎出许多哙咥人口的佳话。现代人有了更多的闲暇时间,可以不拘时间地点聚会品茗。 以茶为“媒”。达到探讨问题、抒发情怀、联络感情的目的。 不拘形式,可繁可简。 不拘地点,室内室外都行。 不拘时间,一事一会。 不拘人员,可多可少。 不同于“茶道”严肃拘束,不同于“茶艺”的只宜观赏,各人都可参与、自由活动,边品茶,边探讨问题,增进感情。 2、茶会的形式。 一期一会。主题灵活:上期论事,这期吟诗,下期作画,未尝不可。 机关单位年关、员工调进调出、老同志退休举办的茶话会。 商家在节日、销售旺季或新品上市举办的茶话会。 单位之间的联谊会。 文人的诗友会笔友会。 朋友之中有了好茶的品鉴会。 可以插花。可以点[燃]香。可以室内,可以野外。可以备水果和点心。 茶会,应成为中国茶事活动的主流。 3、茶会的内容。 茶友聚会,用心交流。 茶,在社交场合上扮演者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机关单位、商家的“茶话会”、文人的“诗友会笔友会” 茶会并不是上层社会的专利,也并不一定要严肃庄重。轻轻松松地坐在一起喝喝茶,聊聊天,就可以称之为一种茶会。 - 私人聚会- 这类茶会比较轻松随意,几个相熟的朋友聚在一起,喝茶吃东西。聊天的内容,不必局限于茶,也可以是最近遇到的开心或不开心的事。这样的茶会,与茶友一起品味了喜欢茶,也让心灵得到放松和休息。 - 茶叶品鉴会- 这类茶会多为茶馆举办,每当新茶上市,茶馆便可以邀请一些客人或会员一起来进行品鉴。首先会有主持人介绍今天要品饮的茶,接着有茶艺师冲泡让大家品饮,饮后主持人会询问大家的品饮感受,茶友们踊跃发言,从中能增长见识,扩宽眼界,也能结交新朋友。其间还可开展茶类颜色成语接龙:红茶绿叶;花红枊绿;红男绿女;灯红酒绿;青黄不接;黑白不分;黑白相间;黑白双雄...... 茶叶品鉴提倡闻香杯的使用。 - 主题茶会- 这类茶会就丰富了,可以是一个茶馆主办,也可以是个人策划。总而言之,就是先订立一个主题,根据主题选定合适的环境和茶,邀请茶友们来参加。 比如说,天气寒冷,可以邀请朋友举办一次“围炉夜话”茶会。 比如说,某品牌汽车新品发布会,也可以用成下午茶会的形式。 比如说,一些美容会所的讲座,可以边品茶边进行。 比如说,吟诗作画、古诗词成语歇后语接龙、猜灯谜谜语。赢者有好茶喝。 等等…… 茶的心情水知道,水的心情我知道。一期一会。 4、茶会场地的选择。 可室内[茶室、餐厅、会议室],可野外[亭中、露地、山间、山顶、河边]。可简单[亭阁之中,不装饰],可繁复[茶馆之中,装饰]。如备一份茶席秋登高,作诗唱和岂不乐哉! 5、古人的茶会。 古代的文人骚客最喜欢举办茶会。 唐代的“一诗一会”。据对《全唐诗》的统计,唐代写过茶诗的诗人和文学家有130余人,写有茶诗550余篇。其中有许多是在茶会上写就的。如: 《饮茶歌送郑容》 唐 .皎然 丹丘羽人轻玉食,采茶饮之生羽翼。 名藏仙府世莫知,骨化云宫人不识。 云山童子调金铛,楚人茶经虚得名。 霜天半夜芳草折,烂漫缃花啜又生。 常说此茶袪我疾,使人胸中荡忧栗。 日上香炉情未毕,乱踏虎溪云,高歌送君出。 5、茶会是一次情绪的放空。 茶是有感情、有灵性的,茶树品种、海拔、生态环境以及制茶者的心情心境,通过茶叶开汤就可以“品味”出来。心境是受意境所影响的。茶从口入心,带给人的感触,是他物不可比拟的。 意境。是一个汉语词汇,是指文艺作品中描绘的生活图景与所表现的思想情感融为一体而形成的艺术境界。意境是将属于主观范畴的“意”和属于客观范畴的“境”二者结合的一种艺术境界。喝茶,本是一件普通平常的事情,但是如果想体验喝茶的妙趣,那就要讲究意境了。 自古以来中国人饮茶是很讲究意境的。《红楼梦》第四十一回贾宝玉品茶栊翠庵,写出了品茶之境。在妙玉栊翠庵中,随意的一次品茶,不仅茶具非同寻常,连煎茶之水也是梅花上的雪,可见茶与境连。至于吃茶之法,妙玉更有高论:“一杯为品,两杯就是解渴的蠢物,三杯就是饮牛饮驴了。”从这段描述可以看出来,品茶意境主要包括环境、艺境、人境和心境四个要素。 环境即品茗的场所。品茶最好是在竹林下,明窗旁,余晖中;松月下,花鸟间,云林中。古人对饮茶环境的追求是野、幽、清、净、趣。现代作家周作人在《喝茶》一文中说:“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之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同饮,得半日之闲,可抵上十年的尘梦。”环境能影响人的心情,喝茶当然是心情为先,要想心情好,环境当然首先要好。这里的环境主要是指场所,大的空间,至于室内环境则是下面的艺境了。 艺境。品茶讲究以琴棋书画等六艺作为点缀和装饰,来增添品茶的雅趣、文脉和人缘,为艺境。这里的艺境可以说是室内软装了,以此背景来烘托和渲染品茶气氛。品茶时还可以选择“二泉映月”、“春江花月夜”等民族音乐作为背景音乐,摆放一些关于茶的楹联,可以平添几分文趣,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人境主要指饮茶人的多寡和人格所构成的一种人文环境。自煎、自斟、自饮、自醉是人和茶的自然沟通,成为“独啜”,能物我两忘。三五知己,共品香茗,可谓共品成趣,能共享共鸣。以茶会友,以茶为媒,可谓众饮增益,能弘扬茶道。品茶一定不能人多,否则用茶界的一句话就是“施茶”。 心境。是饮茶时候的心理状态和感受。饮茶最重要的是心境。唐人裴汶在《茶述》中说: “茶其性精清,其味淡洁,其用涤烦,其功致和。”饮茶时需要神清气闲,心态平和,在静默中细细品味,才能涤去忧愁烦恼,带来静穆和善。只有当心中没有了蝇营狗苟的私念时,才能感受茶那淡远的幽香。有了闲适、虚静、空灵的心境,才能在喧嚣中找到和谐,才能在刹那间体会永久。可惜世人大都求名逐利中,很难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所以真正能品味道差妙趣的人不多,更多的人只是品茶味,不懂茶趣。 茶会作为人们喜闻乐见的品茶方式,最有助于普及大众饮茶,是最值得推崇的。 煮一壶清茶,聊一段家常,谈笑释怀了尘念,品茶凝固了流年,忘了来与往,释了得与失,喃喃细语,与星光同明暗,水声缓缓,忧与喜共江天。 [连载之四十一] 分享出去,让更多人看到 关注我们 运营:曦月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